在华人新年里,人们有一种信仰,那就是相信“人日”(创造人类的日子)的神话。中国传奇讲述了女娲神创造人类。女娲的形象是人头蛇身。[1]
在盘古开天地后,女娲来到人间走走。虽然那时已经有山,树,草和动物了,可是女娲还是觉得不足够。有一天,女娲在陆地走走时,她觉得很寂寞。所以,她决定要创造一个可以让人间繁荣的生物。[2]
在新年的第七天,当女娲在黄河边走走时,她拿起泥土然后把泥土做成一些人像。女娲吹气到这个泥土人像,这些人像突然活起来。他们可以走路,讲话而且很聪明。之后,女娲神给他取了名字叫做 ‘人类’。她也把人类分类成阴性和阳性。有几个阳性的人像变成了强大的男人。之后,他用阴性创造了温柔的女人。男人和女人之后一起开心地生活。人间变得更加繁荣。
女娲想要让人类填满陆地。可是,要用手创造人类需要用很长的时间而且也会造成她非常劳累。所以,她觉定用其他比较快的方法来创造人类。她拿出绳子然后浸入河底的烂泥中,然后再摆动鞭打绳子直到全部泥土散乱的降落在地,那些散落在地的泥土全部变成了人类。因此,她创造了很多人类来填满陆地。[3]
从女娲手中创造出来的人类是贵族,而之后用绳子摆动泥团的方法制造出来的人类是平民。[4]
纪念新年的第七天
因此第一个月的第七天被称为所有人类的“生日”。这是为了惦记女娲神在第七天创造了人类。最近,人们把庆祝“人日”当成是庆祝新年的一部分。[5]
中国华人会准备带来好运的食物像是七菜羹,七菜粥和及第粥来庆祝人日。
可是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人有不一样的庆祝方式,他们用七彩魚生来庆祝人日。[6]
鱼生是由七种颜色的食物或者菜肴组成的,代表着女娲在第七天创造人类。在每个地方有不一样的食物风格,但是代表”七”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鱼生在马拉西亚的历史
华人在初七庆祝人日。每个人都会准备不同但有代表性的食物。居住在东边的中国广东人实行这个习俗,尤其是在宋朝。 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农夫。因此,他们准备生鱼肉和七种颜色的菜来庆祝人日。这被称为鱼生。
在第 19 世纪,东边地区的华人大多数移民到东南亚像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7] 因此,鱼生在马来西亚被创新,并被认为是新年很重要的其中一个食物。Loke Ching Kee (前交通部长陆兆福的公公),在 1940 年把这个食物推广到很普遍。
他推行了几件新的事务,比如这个食物会在华人新年享用。 Loke Ching Kee 在新年第四到第七天在他的店(Jalan Kong Sang, Seremban)准备鱼生。 他举行捞鱼生仪式,边捞鱼生边喊道“Lou Hei”,意思是捞个风生水起。
他们也会做好的祷告像是说“财源广进”、“寿比南山”、“家庭幸福美满”等等。鱼生是由七种颜色的食物组成的,像是木瓜丝、白萝卜、红萝卜、未煮熟的三文鱼、豆类, 、各种蔬菜、各种酱汁和其他配料。[8]
最初这个食物的重要性是纪念女娲创造人类的日子。可是现今,这个食物已经变成了华人新年的必备食物。
总结
鱼生在华人当中不是什么新奇的食物。只是在食谱和吃的风格上有一些差异而已。很多关于鱼生的讨论说鱼生本是宗教仪式,后来慢慢地转变成了文化。
有意见认为,穆斯林应该参加捞鱼生的仪式,理由是这是一项文化活动,只要提供的食物清真即可。此外,由于一些原因,也有一些观点不允许穆斯林参与捞鱼生:
1) 这是来自中国人相信女娲创造人类的信仰,而鱼生是用来尊重和纪念人日的。
2) 在捞鱼生时喊着 “Lo Hei” ,把鱼生捞到高高以及祷告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新的习俗。
3) 只有七种颜色,不可多不可少。每一个颜色都有特定的意义。这些颜色也象征着女娲在第七天创造了人类。
4) 只在华人新年看得到鱼生,其他天都没有鱼生。 不像在开斋节里的马来粽和仁当,在其他天也可以在店里找到与享用。 这和鱼生不同。
这仅涉及“捞鱼生和象征性的仪式”的课题。如果要吃鱼生,只要食物清真即可。要遵循哪种观点?选择最接近敬畏真主(taqwa)的那一个。
Wallahua’lam.
脚注
[1] 见E.T.C Werner, (2016). Myths and Legends of China, Dover Publications, New York, hlm 81
[2] 见Chen Lianshan (2011). Chinese Myth And Lege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K, hlm 10
[3] ibid
[4] New World Encylopedia, Nuwa,- http://www.newworldencyclopedia.org/entry/Nuwa
[5] 见: 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40472/55544/55547/55554/3865273.html
[6] 见: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703125636/http://www.zaobao.com/chinese/region/singapore/festival/singapore_festival300101.html
[7] 见: http://ieatishootipost.sg/the-history-and-origins-of-yu-sheng-an-editorial/
[8] 见Mohamad Tajuddin dan Cheah Ding Ding, (2011). Kepincangan Perumahan Malaysia: Adat dan Ritual Kaum Cina, UTM Press, Johor, hlm 62
MRM研发团队
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