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始于先知亚当时代,他带来了一种纯洁的信仰,即只崇拜唯一的神,安拉。久而久之,这种信仰开始受到侵蚀,然后出现了对虔诚者的雕像崇拜概念。雕像通常可以理解为被敬拜的神像。这些雕像通常是由石头,木头,粘土和铁雕刻而成的,以形成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模样。
它的历史始于先知诺亚时代前。这是因为,当先知诺亚出现时,当时的大多数人民已经崇拜了雕像。这说明在先知诺亚出现之前,人类崇拜雕像的最初时期早已发生。
在前古希腊时代(圣经中的术语是指大洪水之前的时代),那里有五个虔诚的圣徒,分别是旺德、素佤尔、叶巫斯、叶欧格、奈斯尔。他们有许多忠实的追随者,因为他们的虔诚承载着先知赛特的教义,该先知是先知亚当的儿子。根据Ibnu Kathir在《 Qhisasul Anbiya》一书中的说法,他们全部去世后(圣徒),魔鬼当时就向人们窃窃私语,叫他们在通常进行礼拜的地方建造雕像并以圣徒的名字命名。(1)
Y
Baul Muthahhar的Ya’kub说,Abu Ja’far Al-Baqir有提及Wadd的名字。他说:“Wadd是安拉虔诚的仆人。他深受社群的爱戴。Waad死后,他们在巴比伦占建了他的坟墓。他们在那里哀悼他的逝世。当魔鬼在那里看到他们的哀叹时,他伪装成一个年轻人。魔鬼说:“根据我的观察,你似乎没有停止过哀悼这个坟墓里已死亡的人。如果我为你制造雕像怎么样。你可以把它放在家里。这样,你将永远惦记着他。”他们回答:是的!我们同意。”于是魔鬼制造了那人的雕像。
后来,雕像被放置在其中一个人的房屋中以惦记他。当魔鬼看到他们如此真诚地想惦记他时,他再次建议:“如果我做几个雕像,能放置在你们每个人的家中,那怎么样?这样一来,你们无需走动就可以更轻松地惦记他。”他们回答:是的!我们同意。”魔鬼信守诺言。他们每间家都得到了一个雕像。他们在雕像前怀念和惦记他”(2)
在下一代的发展中,他们的子孙看到了父亲和祖先所使用的方法,他们的父亲和祖先是虔诚者的信徒。
随着世代相传的改变,该虔诚者的生活历史逐渐被侵蚀并变成了因虔诚而受到崇拜的人,因此在下一代的发展中,他们将雕像视为被崇拜的神,而不是崇拜安拉。这是地球上第一次以物配主的发生。(3)
从陈述中可以看出,所有这些雕像一开始是被一些人崇拜的,而不是崇拜安拉。这是过去的人类发展的起点,他们由于缺乏引导和知识,所以没有人阻止他们崇拜除了安拉以外的雕像。安拉在古兰经中记录了他们的名字:“他们说:‘他们绝不要放弃你们的众神明,你们绝不要放弃旺德、素佤尔、叶巫斯、叶欧格、奈斯尔。’” (努哈章:23)
在他们死后(旺德、素佤尔、叶巫斯、叶欧格、奈斯尔),魔鬼立即利用这一机会,对他们的人民窃窃私语,将这些虔诚者的雕像置放在他们的礼拜场所,以便提高礼拜的精神。同时象征着他们对虔诚者的尊重。(4)
此外,也有人认为他们还有其他的崇拜对象:“不要抛弃(敬拜)你的主”,这句子中的意思可能是指在晚上和白天可见的星星,月亮和太阳。(5)
Sayyid Qutub在Fi Zhilalil Quran中说,他们根据自己民族的品味有着各种各样的雕像。(6)
第一任使者的宣教
当他们以各种形式以物配主后,安拉派遣了他的使者先知诺亚向他的人民宣教,古兰经中提到:
“我确已派遣努哈去教化他的宗族,他说:‘我的宗族啊!你们要崇拜真主,除他之外,绝无应受你们崇拜的。我的确担心你们遭受重大日的刑罚。’” (高出章:59)
诺亚是第一个面对以物配主的人民的使者。这就是为什么在健全圣训中说,诺亚是第一位使者,当人们在后世向他们的使者们求情时的情况是:
“亚当说:我没有权这样做,然后亚当讲述了他的错误。 (亚当说):但是诺亚来了,因为他是安拉派给地球居民的第一任使者。于是人们来到了诺亚。” (布哈里圣训:7410号)
基于这个圣训,可以看出亚当只是一个先知,而诺亚则是第一个被派遣的使者,因为他的任务很艰巨,即在以物配主的人民中带来一神论。
结论
从先知诺亚人民的故事中可得到的教训是,不是要背弃上帝的律法,即以物配主。
其次,不要对虔诚的人太过痴迷,以致存在着敬拜他们的行为,导致以物配主。一开始,他们认为这只是使礼拜更专注的一件好事,最终,魔鬼将他们引导至崇拜虔诚的人。
第三,坚持一神论是先前使者们承担的沉重任务。愿真主保护我们远离以物配主的罪恶,并使我们成为继续主要圣行的人之一,即为一神论宣教。
Wallahua’alam.
脚注:
1. 见Ibnu Katsir, Shahih Tafsir Ibnu Katsir (2011) Terjemahan Tim Pustaka Ibnu Katsir, Pustaka Ibnu Katsir, Indonesia, Jilid 9, hlm 306; Ibnu Katsir (2011) Qishash Al-Anbiya’, penterjemah ustaz Johari Yaman, Nadi Media Resource, Selangor, hlm 135
2. Ibid halaman 136
3. Ibid
4. 见Ibnu Katsir, Shahih Tafsir Ibnu Katsir (2011) Terjemahan Tim Pustaka Ibnu Katsir, Pustaka Ibnu Katsir, Indonesia, Jilid 9, hlm 306
5. 见Dr. Arif Abdul Fathah Thobbaroh (2005) Kisah Nabi-Nabi Dalam Al-Quran, Victory Agencie, Kuala Lumpur, hlm 112
6. Sayyid Qutub (2007) Fi Zhilalil Quran, penterjemah As’ad Yasin & Abdul Aziz Salim, Gema Insani, Indonesia, jilid 12, hlm 44
MRM研发团队
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